冲击与耦合效应
简介
一、课题组简介:
面向水下与冰区发射、多栖跨介质航飞、弹体侵彻与高性能防护等重要装备研制,开展跨介质高速水动力学、强动载效应与极端服役可靠性、跨介质航飞器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。课题组建有空泡与空化瞬态动力学、强激光驱动的爆炸与冲击效应、FIAM柔性智能抗冲击材料等实验室,设备齐全、仪器先进。
课题组长为王一伟研究员,现有研究员3名(王一伟、魏延鹏、吴先前),副研究员11名(廖丽涓、吴臣武、杜特专、王静竹、黄仁芳、张均锋、殷秋运、张彬、邵东、路玲玲、郭雅悰),助理研究员2名(岳军政、任磊),博士生导师3名(王一伟、魏延鹏、吴先前),博士后7名(胡建星、雷旭东、谷周澎、黄荐、阚兴玉、涂欢、苗振威)。
近年来承担了国防基础加强计划重点项目、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、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等多项重要任务,相关成果在领域重要期刊发表。
课题组科研氛围浓厚,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,现有研究生20多名。课题组培养的研究生中,7人获得国家奖学金,8人获得郭永怀奖学金,3人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,1人获得中科院朱李月华奖,1人获得中国力学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。毕业后去向包括科研院所、军工企业、高校、民营企业、留学深造等。
代表性成果1:建立了强激光驱动微纳尺度冲击实验方法(子弹直径~μm,侵彻速度~km/s),揭示了低维材料的多尺度耗能机制,突破了现有材料的冲击防护性能极限(~25MJ/kg)。
代表性成果2:建立了基于梯度缺陷的圆柱壳高稳定性吸能结构,发展了强动载作用下复杂系统动力学响应理论,研发了FIAM柔性智能防护材料。
代表性成果3:提出了自由面影响下空泡溃灭物理模型与载荷相似律,形成了空泡载荷稳定性准则,揭示了主动流动控制溃灭载荷的机理;建立了空泡影响自由面稳定性模型与流态相图。
代表性成果4:以切割自由面水翼、气/水动一体化外形、多介质多模态推进、内外流耦合布局等设计方法为基础,突破了飞滑通用外形总体、水空兼容推进器等关键技术。
二、研究领域:
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如下:
方向1:高速水动力学,王一伟
高速跨介质航行器/飞行器是国家海洋战略发展和社会经济领域的重要工具。跨介质过程所涉及的恶劣水动力载荷,是导致结构破坏、航行速度屏障的关键因素,给装备研制带来巨大的挑战。我们紧密结合超高速水面航行等重要研制需求,聚焦自由面与空泡相互作用核心基础问题,发展了多相可压缩含相变流动模拟方法,开发了融合物理信息智能空化湍流模型,建立了跨介质空化流动精细测量与实验手段,突破了飞滑外形总体、水空兼容推进器、快速模态切换等关键技术,完成了百公斤级国际同类速度最高的原理样机湖上试验,大幅提升了同领域水面助推器速度指标,量产水动力低阻船体已交付一线应用,获得用户单位高度评价,并获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。相关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、钱学森杰出青年奖、中国力学学会青年科技奖、周培源水动力学青年奖、中国力学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、第二届“率先杯”未来技术创新大赛全国优胜奖、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。
论文发表于J. Fluid Mech.、Phys. Rev. Fluids等期刊,获评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(ASME)CFD 技术委员会2019年最佳论文奖,被美国科学院/工程院院士L. J. Guibas、E. H. Dowell、N. Aubry、Y. Hassan等权威专家引用并肯定评价。
多向自由发射空化机理综合平台
方向2:复杂系统及先进材料/结构冲击动力学,魏延鹏
针对超高速侵彻环境下服役的关键电子器件及结构,发展了基于剪切增稠原理的高频强动载抑制方法,提出了针对工程防护材料抗冲击因子(FIAM)直接注入技术。FIAM是一类在介观-微观尺度具备应变率增强特征,并可以通过微结构、分子和原子等不同层面与传统工程材料结合,在不改变材料初始性状的条件下,提升对外部冲击载荷的智能响应能力的功能性单位。所形成的电子灌封材料已经应用于相关工业领域。
复杂系统多次高频强动载等效加载与时空动响应监测平台
方向3:微纳尺度冲击动力学,吴先前
微纳尺度的冲击问题近年来在一些重大工程问题中引起普遍关注。微纳尺度冲击不仅具有传统爆炸与冲击的强动载、非平衡与非线性效应,同时具有微纳米尺度的尺寸效应与表界面效应,且材料经历超高应变率变形历程,是爆炸与冲击动力学研究的前沿之一。在该方向上,我们主要发展微纳尺度冲击实验技术,系统揭示先进防护材料微纳尺度冲击的新效应和新机制,研究多尺度界面的力化学耦合效应机制及性能控制方法,揭示了激光辐照材料、器件典型过程的多物理耦合机制,建立了高效多尺度数理模型、测试分析方法和设计优化原理,并发展了高性能防护材料工程化设计方案。近年来在Science、Nature Commun、Adv Mater、Adv Funct Mater、Int J Plasticity、Small、Carbon、Int J Mech Sci、Extreme Mech Lett、Int J Impact Eng等行业内权威期刊发表了系列研究成果,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,荣获中国力学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。
强激光驱动爆炸与冲击实验平台
成员构成
组长 | ||
---|---|---|
王一伟 | 职称:研究员 研究方向:高速水动力学 | 博士生导师 |
成员 | ||
---|---|---|
魏延鹏 | 职称:正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:复杂系统及先进材料/结构冲击动力学 | 博士生导师 |
吴先前 | 职称:研究员 研究方向:强激光驱动爆炸与冲击、微纳尺度冲击动力学、先进防护材料与 结构动力学行为 | 博士生导师 |
杜特专 | 职称: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:多相流固耦合 | 硕士生导师 |
廖丽涓 | 职称: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:界面多尺度力化学耦合效应及其性能调控 | 硕士生导师 |
吴臣武 | 职称: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:多场耦合力学 | 硕士生导师 |
王静竹 | 职称: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:气泡动力学及其稳定性研究 | 硕士生导师 |
张均锋 | 职称: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:结构强度与安全性 | 硕士生导师 |
路玲玲 | 职称: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:多元融合传感测量与结构载荷反演 | 硕士生导师 |
郭雅悰 | 职称: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:先进材料/结构冲击动力学 | 硕士生导师 |
黄仁芳 | 职称: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:空化水动力学、推进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| 硕士生导师 |
邵东 | 职称: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:河口海岸水动力学 | 硕士生导师 |
张彬 | 职称: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:液滴冲击动力学 | 硕士生导师 |
殷秋运 | 职称: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:相变材料冲击动力学、分子动力学、力学超材料结构动力学 | 硕士生导师 |
岳军政 | 职称: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:冰的冲击动力学行为、含能材料冲击波威力评估 | / |
任磊 | 职称: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:高阻尼合金制备工艺与力学特性表征 | / |
承担主要项目(课题)
序号 | 属性 | 名称 | 执行期 |
---|---|---|---|
1 | 国家任务 | 抗高冲击防护理论研究 | 2019/12-2023/12 |
2 | 国家任务 | 曲面复合材料动力学行为 | 2020/04-2024/04 |
3 | 国家任务 | 海冰破坏模式研究 | 2022/08-2026/08 |
4 | 中国科学院任务/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 | 复杂体系动态结构成像极限 | 2023/09-2028/07 |
5 |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| 碳纳米管薄膜复合材料多尺度冲击动力学 行为研究与高防护性能设计 | 2022/12-2027/12 |
6 |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 | 滑移边界对多相多界面流动的耦合作用机理 | 2022/12-2027/12 |
7 |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 | 跨介质航飞器技术 | 2023/09-2025/12 |
8 |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课题 | 回转体时变通气空泡流体动力与动力学响应耦合关系研究 | 2023/10-2027/12 |
9 | 中国科学院任务 | 新概念高速潜航器减阻与推进方法研究 | 2017/01-2017/12 |
10 | 中国科学院任务 | 深海柔性推进智能潜水器技术 | 2019/01-2023/12 |
11 |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| 跨介质高速水动力学 | 2021/11-2024/12 |
12 |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| 全海深ARV水动力计算与设计优化 | 2016/07-2021/12 |
13 | 北京市科委 | 柔性防护材料产业化应用项目 | 2022/10-2025/10 |
14 |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| 基于剪切增稠特性的侵彻引信防护材料冲击振动抑制机理 及参数调控 | 2021/01-2024/12 |
15 | 中国科学院任务 | 高频强动载下复杂系统力学响应 | 2023/12-2028/11 |